
细心被视为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但并非天生。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形成。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的细心习惯尤为重要。因为粗心、马虎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从小不纠正,长大后会变得更加棘手,对学习和成材不利。成人中的粗心者大多从小养成,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细心习惯至关重要。
要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做事时应认真、专心,能够较快地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沉稳下来,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同时,要培养孩子“检查”的习惯,做完事时习惯于检查一下,例如,劳动后检查一下做得怎么样?收拾后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做完作业后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这些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养成“有序”和“条理”的习惯同样重要,行为要有序,物品要有序,避免毛毛躁躁,避免丢三落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需要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才能形成。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用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对孩子的细心要求要提出并坚持,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原谅,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细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必要的。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做事毛躁马虎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活似乎也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许多人振振有词地说:“我就这习惯,改不了了。”事实上,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沉着稳当、明察秋毫。
细心与神经类型有关,细心作为一种个性特质确实和先天气质有密切联系。内向敏感的人通常谨慎小心,但可能放不开手脚;而外向粗犷的人做事通常洒脱自在,不拘小节,但也会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然而,许多值得信赖的成功人士能够在粗犷中培养细心,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细节,因此能够运筹帷幄,把握机遇,同时又能精耕细作,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只有努力培养细心的素质,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效率,才会有可靠的安全,才会有事业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