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宝宝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会排出胎便,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吞入羊水中吸收的胎毛、胎脂和肠道分泌物形成的,呈深绿色、墨绿色或黑色,质地黏稠。3至4天后,胎便逐渐排尽,随后大便开始转为黄色。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为金黄色的糊状,次数从每天1到4次不等,有时甚至更多,质地为糊状或水状,可能含有奶瓣或黏液。一些宝宝可能会每隔2到3天才排便一次,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便干结,仍为软便或糊状,排便时可能会用力,脸涨得通红。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质地较硬,基本成形,添加辅食后,大便会逐渐接近成人。
对于已经开始吃饭的宝宝,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可能与进食速度有关。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如果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部,导致消化吸收不佳,大便不易成形。此时,父母应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需要父母特别关注的情况是,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现黄色,水分多而粪质少,可能是病毒性肠炎的表现,多发于4个月以上的宝宝。而4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宝宝大便水分较多,难以判断是否为蛋花汤样大便,可通过观察宝宝的食欲和体重增长情况来判断。如果宝宝食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则没有问题。若宝宝原本大便较少,添加辅食后突然变成蛋花汤样,则应及时就医。
虽然宝宝大便不成形并不是严重问题,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仍可能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父母需仔细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