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线段和角的相等提供了重要工具。理解“全等”的含义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全等形指的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符号“≌”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而“∽”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分为三种类型:平移型、对称型和旋转型。平移型图形可视为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构成,因此对应边的相等关系可通过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得到。对称型图形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即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旋转型图形可看成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构成,因此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EFD,这种记法意味着A与E、B与F、C与D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与EF、BC与FD、AC与ED对应。此外,还有如下规律: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可视为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可视为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可视为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知识目标: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用符号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通过动画显示,引入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剪下来与同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获取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