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曾这样描述他们的困境:在OEM模式下,化妆品的配方和半成品由委托方提供,他们仅提供简单的组装服务。然而,对于产品中的成分是否合格,他们并不知情。但为了维持业务,他们不得不为委托方提供化妆品的三证。这导致了一个问题: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责任往往落在他们身上,而委托方却可能置身事外。这种风险模式让他们倍感压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企业家开始寻求突破,希望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来寻求一线生机。然而,这并非易事。对于长期专注于生产的化妆品企业而言,他们既要维持原有的OEM、ODM服务,又要组建新团队来建立销售渠道和推广品牌。后者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只能边摸索边前进。
以杭州妃雅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卫群的感叹为例,打造自主品牌意味着要组建一批全新的高效能团队,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一些品牌因无法熬过培育期而消失。
在杭州,不少代加工企业开始尝试打造自有品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化妆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培育一个新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企业的强项在于技术,但缺乏渠道运营经验。此外,打造自主品牌一年的广告费用可能高达几百万元甚至几亿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除了国内品牌的竞争外,他们还要与洋品牌竞争。这种压力使得许多化妆品企业保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尝试。然而,打造自主品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走对了路,企业可能会实现质的飞跃;但如果走错了路,企业可能会陷入不前不后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