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课文是学生从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关键,它不仅复习巩固了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技巧,还通过练习将其转化为实际技能。相较于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但理解的深度有所减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自学为主,适当指导,抓住重点,让学生自学自练,并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检查指导。
首先,明确训练目标至关重要。当学生理解了训练目标后,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他们会主动地阅读新课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应紧扣重点,注意量和度,一般以课后思考题为依据。这些题目紧密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依赖学生自己,教师不能代替。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要求自主读书、思考,或查阅字典,或圈点画批,或与同伴讨论。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并学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体会。
再次,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可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应组织交流和检查指导。检查和交流的内容包括:是否正确、熟练地读通课文;是否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写知识是否能运用。特别注意第三项,因为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最后,要区分阅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特点、要求和方法。不能将阅读课上成讲读课,应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从实际出发,适当提出要求,避免操之过急。针对不同班级的情况,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