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胎作:制作掐丝珐琅的第一步是准备胎体,它将为后续工艺提供基础。
2. 铜丝掐制:将压扁的铜(或银)丝按照设计图案贴附并固定在胎体上,这是掐丝珐琅工艺的核心。
3. 焊接处理:将已经掐制好的铜丝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胎体,确保连接结实。
4. 釉料填充:在铜丝之间填充珐琅釉料,这一步骤对于掐丝珐琅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至关重要。
5. 釉料烧结:将填充了釉料的胎体放入炉中进行烧结,使釉料固化,形成独特的颜色与质感。
6. 表面磨抛:烧结完成后,对作品进行表面磨抛,以获得光滑的表面效果。
7. 金属镀饰:最后,在作品表面施加金属镀层,增添作品的光泽。掐丝珐琅画将珐琅技术应用于画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主要材料包括仿金丝和珐琅釉料。这种艺术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景泰蓝仅限装饰铜胎的,而且将其应用扩展到平面载体,创造出独特的立体效果。掐丝珐琅画易于学习,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
掐丝珐琅技艺起源于波斯,并在五、六世纪时的萨珊波斯达到成熟。随后,这一技术传播至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至少在辽代已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的掐丝工艺品发现于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为一对掐丝花冠金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