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印度医学典籍《妙闻集》详尽描述了古印度的外科整形术,尽管其成书时间难以精确确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诞生于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这表明,古印度的整形术比现代医学早2000多年出现。这项技术在古印度的早期出现,是出于现实的需求。
古印度人认为,拉长耳垂不仅能驱鬼辟邪,还能美化容貌,因此孩子出生后,家长会找专业医师给孩子进行拉长耳垂的手术。按照《妙闻集》的记载,医生会在孩子的耳垂上钻孔,然后塞入软布,每隔三天更换更大的软麻布和木环、铅坠,逐渐拉长耳朵。这项手术在今天的印度仍然很流行,但移植的皮肤来源已从面颊改为耳后。
古印度有一种刑罚是割掉鼻子,被割掉鼻子的人希望重塑鼻子开始新生活,因此鼻子再造术应运而生。《妙闻集》记载了这种手术的过程:医生会从患者的前额切下一片叶形皮肤,在鼻梁上留下一根“叶柄”,然后将这片皮肤包裹住两根充作鼻腔的人工导管,最后将人造鼻子缝合固定在面部。
古印度的整形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阿拉伯人掌握了这项技术后,又将其传播到地中海地区。1400多年后,西西里人学会了鼻子再造术。到了18世纪,西方现代整形术才得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