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的开篇,作者阐述了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这里,“大学”指的是治国安邦的学问,“道”则是方法、途径和诀窍等。
“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和发扬,“明”第二个字则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这里的“德”指的是德行和德政,即社会风尚。
“亲”表示亲近、体察和尊重,“民”则指民众,进一步引申为民意和民情。
“至善”代表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而“止”则是停住的意思,“止于”则意味着“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因此,“止于至善”即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这种治国安邦的学问强调的是通过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追求至善至美的社会风尚,最终以至善至美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