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产品的性状为白色冻干粉末。
药理作用方面,本品是通过遗传工程方法由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体内氮储存量;增加脂肪的氧化分解和糖异生;提升营养物质的转换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免疫防御能力。
药代动力学表现为,皮下注射后约80%的本品可被吸收,注射后约5小时达到血浆最高浓度,半衰期为4小时。
适应症包括儿童和成人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氏综合症,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导致的生长障碍,手术和创伤后的高代谢状态(负氮平衡),烧伤以及脓毒败血症。
用法用量根据病情而定,可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具体剂量如下:
- 矮小症:每周0.6~0.8IU/kg,皮下注射。
- 特纳氏综合症:每周1.0IU/kg或每平方米体表28IU,皮下注射。
- 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致生长障碍:每周1.0IU/kg或每平方米体表30IU,皮下注射。
- 负氮平衡:每日4~8IU,连续用药7日,皮下注射。
- 烧伤:每日0.3~0.6IU,连续用药4周,皮下注射。
- 脓毒败血症:每日0.3IU/kg,皮下注射。
-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每周0.25IU/kg,连续用药2~6个月。
不良反应可能包括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导致的局部脂肪萎缩和皮肤色素沉着。用药过度可能导致低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糖。
禁忌人群中,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颅内进行性损伤者不宜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包括,恶性肿瘤患者、孕妇禁用;脑肿瘤引起的垂体性侏儒症、心脏或肾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在使用本品前应进行准确的诊断。长期连续使用本品可能诱发产生生长激素抗体,此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治疗。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方面的信息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