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因为它们能够抑制胚胎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畸胎或死胎。
抗生素类药物,如抗碧早生素类,大多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其中,四环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导致乳齿着色和先天性白内障,还可能引起手指畸形。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可能引起听觉障碍和泌尿系统畸形。氯霉素可能导致新生儿灰色综合症、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然而,青霉素类、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先锋霉素目前被认为对胎儿无害。
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早孕期大量使用避孕药可能增加多器官畸形和染色体畸变的风险;孕酮和雌激素也被认为具有致畸作用;身上新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兔唇、腭裂等问题。
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可能引起唇裂、腭裂和肢体缺损。
镇静剂类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导致唇腭裂、骨骼、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眠尔通可能导致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利眠宁和安定可能引起兔唇、新生儿斜视和肌张力降低。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孕期使用可能引起腭裂、肾、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畸形;消炎痛可能导致动脉导管过早关闭。
降压利尿药,如利血平和双氢克尿噻,可能分别导致胎儿心率减慢、胎儿窘迫、新生儿鼻塞和嗜睡,以及新生儿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
碘化钾和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肿大和导小病。
口服降糖药,如甲磺丁脲和氯磺丙腺,可能引起多发性畸形。
维生素类药物的过量使用也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例如,过量维生素A可能导致胎儿骨骼异常;过量维生素D可能导致新生儿血钙过高和智力障碍;过量维生素K可能导致胎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与使用的药物剂量和时间长度密切相关。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影响是一种潜在危险,或者说,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是每个孕妇都会遭受相同的损害。由于许多新药缺乏临床观察资料,孕妇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