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老而不死是为贼,该句的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5 05:20:39
文档

老而不死是为贼,该句的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但他的某些行为让孔子感到失望。原壤的母亲去世后,他却大声歌唱,这种行为被孔子认为是极不孝顺的表现。孔子认为,人应当从小就学习孝悌之道,长大后要有自己的成就,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孔子的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意在强调,一个人如果到了老年仍然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他就是社会的害虫。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没有尽到责任的老年人的批评。
推荐度:
导读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但他的某些行为让孔子感到失望。原壤的母亲去世后,他却大声歌唱,这种行为被孔子认为是极不孝顺的表现。孔子认为,人应当从小就学习孝悌之道,长大后要有自己的成就,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孔子的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意在强调,一个人如果到了老年仍然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他就是社会的害虫。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没有尽到责任的老年人的批评。


《论语》中的“宪问”篇记载了一段关于孔子评价原壤的对话。原壤当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这一举动被孔子视为不敬。孔子对原壤说:“你年幼时不孝悌,长大后又无任何建树,老而不死,简直就是害人之辈。”随后,孔子用手杖敲击了原壤的小腿,以此表达对他的不满。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但他的某些行为让孔子感到失望。原壤的母亲去世后,他却大声歌唱,这种行为被孔子认为是极不孝顺的表现。孔子认为,人应当从小就学习孝悌之道,长大后要有自己的成就,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孔子的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意在强调,一个人如果到了老年仍然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他就是社会的害虫。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没有尽到责任的老年人的批评。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都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如果一个人到了老年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不仅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危害他人,那么他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那些未能尽到责任的老年人的批评。

这段记载不仅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社会道德的期望。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活着。如果一个人到了老年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他就是对社会的拖累,甚至是对社会的威胁。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道德和伦理意义。详情

文档

老而不死是为贼,该句的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但他的某些行为让孔子感到失望。原壤的母亲去世后,他却大声歌唱,这种行为被孔子认为是极不孝顺的表现。孔子认为,人应当从小就学习孝悌之道,长大后要有自己的成就,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孔子的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意在强调,一个人如果到了老年仍然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他就是社会的害虫。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没有尽到责任的老年人的批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