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西安的起源传说知之甚少,常常误传。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慈禧太后西逃至长安,为了纪念西行的历程,将长安更名为西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西安之名的赋予,实际上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与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曾考虑迁都至此,尽管最终并未实现。
首先,西安之名的由来。在元朝时期,长安仅仅是陕西的一个行省——奉元路的治所,也即省会城市。到了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和常遇春攻克奉元路后,朱元璋为了纪念他们的西征胜利,特地将奉元路更名为西安府。那时的西安,指的是奉元路下辖的一个县城,而非今日的大城市。
其次,朱樉为藩王,驻守西安。朱元璋登基后,为确保统治稳固,命儿子们分别镇守各地。太子朱标留守南京,朱棣为燕王镇守北京,而朱樉则被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朱樉直到八年后才赴任,而朱元璋此时已有迁都西安的打算。
最后,西安成为迁都的首选。尽管朱元璋并非只有迁都西安一个选择,但他确实考虑了三个选项。首先是开封,作为五代古都,开封地势平坦,但易于攻取而难以防守。其次,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虽然风光优美,但由于许多开国元勋出自凤阳,他担心迁都于此可能影响皇位的稳定性。综合考量,西安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