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住的草堂在万里桥西边,百花潭与我相伴,如同沧浪之水,随遇而安。"
2. "和风轻拂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3.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小儿子长久饥饿,脸色凄凉。"
4. "我终将穷困潦倒而死,因疏远仕途,狂放不羁。自笑当年的狂夫老败弯了却更加狂放!"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在成都。
首联:“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此联描绘了草堂的宁静环境,浣花溪水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如同沧浪江,体现了诗人的随遇而安。地名的使用并不生涩,反而显得自然贴切。
颔联:“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此联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含”“浥”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风和雨的轻柔,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此联转折到诗人生活的艰辛,描述了那些曾经的朋友因为地位变化而断绝了联系,以及自己和儿子因饥饿而显得凄凉的情景。
尾联:“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此联反映了诗人的坚贞不屈,宁愿贫困潦倒也不愿屈服于现实,展现出诗人越发狂放不羁的个性。
此诗是杜甫的自画像,展现了他即便在困境中也不愿妥协的精神,正如诗中的红莲,即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