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的电脑价格高得惊人,基本都在上万元一台。那时的电脑不仅昂贵,还被视为奢侈品,拥有它们的人寥寥无几。
在那个年代,电脑技术尚未普及,能够买得起电脑的家庭或单位屈指可数。一台电脑的售价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几年的收入,这使得电脑成为了少数人的专属。
当时的电脑配置相对较低,通常配备386或486处理器,内存容量只有几兆到几十兆不等。这些电脑主要用于办公、教育和科研,市场非常有限。
为了降低高昂的成本,许多公司会选择租赁电脑,而不是直接购买。这种方式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到电脑,推动了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1988年,电脑的高价位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技术不断进步,价格逐渐下降,电脑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1988年的电脑价格昂贵,但它们的出现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