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山歌是云南地区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它汇集了汉族以及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音乐文化。这些山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类别。山歌,亦可在某些地区发现其被称为“调”或“腔”,并在田间山野得到广泛演唱。由于其演唱环境的自由性质,这类民歌通常具有舒展、高昂和奔放的特性,且在形式上往往较为自由。
云南汉族山歌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著称,其风格多样且具有独到之处,在国内乐坛享有盛誉。例如,《耍山调》、《赶马调》等,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汉族小调,又称生活小曲,在云南汉族民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小调内容广泛,来源复杂,既有明清时期的小曲,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民歌,它们多具有固定的传统歌词,风格上虽不如山歌独特,但同样蕴含浓厚的地方色彩。
劳动歌曲则包含了伴随劳动生产的歌曲、鼓舞人心的劳动号子,以及田间专职歌手即兴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由当地的山歌和小调演变而来,具有鲜明的劳动节奏和浓郁的劳动气息。舞蹈歌曲则具有明显的舞蹈节奏,常用于花灯歌舞中,如《十大姐》这样的作品,在国内享有盛誉。
自建国以来,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对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播和演唱艺术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黄虹的《猜调》、《耍山调》、《小河淌水》等歌曲的演唱,不仅赢得了国内乐坛的赞誉,还随着她出访多个国家,将云南民族音乐的精湛艺术展现给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