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 满足顾客的要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2)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
3) 广义的顾客包括各过程输出的接收方。
2. 领导作用:
1) 领导的态度决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
2) 领导制定并保持质量方针和目标。
3) 领导确定各参与方在质量管理体系内的职责和权限。
4) 领导决定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5) 领导为员工创造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工作环境。
6) 领导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并决定持续改进的目标。
3. 全员参与:
1) 质量靠人去实现。
2) 重视人的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的培训。
3) 培育团队意识。
4) 人人都追求“一次成功”和“零缺陷”。
4. 过程方法:
1) 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方法强调“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2) 应当将项目的全过程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再将子过程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过程。例如,将建设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包括多工种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
3) 明确全过程以至各道工序的输入、实施和输出,明确各道工序之间的接口(界面),按照PDCA循环原理,实施各道工序以及全过程的控制。
4) 严格把好各道工序的输入、实施和输出质量,使每一道工序成为防止不合格的一道屏障,是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基本功。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1) 建设项目是多工种和多工序组成的复杂系统,应当“将相互联系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2) 所有工种和工序都应服从系统的整体目标。
3) 各工种和各工序之间的接口(界面),往往是制约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的瓶颈,应予特别关注。
6. 持续改进:
1)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反馈质量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实现建设项目质量总目标的有力保证。
2)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改进,以满足顾客和相关方不断增长的需求。
3) 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1) 数据和信息分析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2) 必须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重视收集准确、及时和完整的数据。
3) 根据实时信息与计划比较,及时做出准确判断。
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 项目建设的“供方”即“承包方”,包括设计、材料设备供应和施工承包方等。
2) 供方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质量。
3) 建设项目业主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建立互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