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中,欧阳修提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这句话强调了人应当从铜镜、历史以及他人身上学习,以达到自我反省、改正错误的目的。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这句话出自《新唐书》中的《魏徵列传》。魏徵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他以直言进谏著称。欧阳修引用这句话,旨在表达魏徵的去世使得唐太宗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镜子,一个可以从中看到自身优点与不足的人。
欧阳修进一步解释道,以铜镜为镜,可以纠正自己的服饰;以历史为镜,可以了解国家的兴衰;而以人为镜,可以明确个人的得失。他强调唐太宗曾将这三种镜子视为自我反思的重要工具。然而,魏徵的去世,意味着唐太宗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镜子。
这段话反映了古代君主对人才的珍视,以及从他人身上学习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善于观察和学习,以他人为镜,不断完善自我。
欧阳修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魏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后来者,应当珍惜身边的人,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自己。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不仅适用于古代君主,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会从他人的言行中汲取教训,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学习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应当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