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拾遗记》的记载,越王勾践派遣工匠以白马白牛祭祀昆吾之神,采集黄金铸成了八把精美的宝剑。这些宝剑各有其名,其中有一把名为“惊鲵”,另一把名为“掩日”。虽然书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宝剑是由谁铸造的,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春秋晚期吴越交战期间,越王勾践为增强国力而寻求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帮助所铸。
欧冶子是著名的铸剑大师,他生活在春秋晚期,技艺高超,善于炼制宝剑。越王勾践深知铸剑的重要性,因此派遣使者前往寻找欧冶子。欧冶子在越地铸剑期间,可能为越国铸造了包括“惊鲵”和“掩日”在内的多把宝剑。这些宝剑不仅代表了当时铸剑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成为了越国军事实力的重要象征。
据传,“惊鲵”这把宝剑因其锋利无比,能够轻易斩断水中的水怪——鲵鱼而得名。而“掩日”则因其剑锋之锐利,能够反射光线,使得阳光似乎被遮掩而得名。这两把剑不仅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还成为了传说中的神器,流传于后世。
欧冶子铸造的宝剑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越国军事力量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铸剑工艺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剑的故事逐渐成为了传说,流传至今。
尽管《拾遗记》中没有明确提到“惊鲵”和“掩日”的具体铸造者,但从历史背景和相关记载来看,它们很可能就是欧冶子在越地铸剑期间所铸。这些宝剑不仅见证了春秋时期的战争风云,也成为了后人探讨铸剑技艺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