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西游记的写作特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5 06:30:15
文档

西游记的写作特点

第一,《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便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除了孙悟空外,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具有行动莽撞、好吃懒做等特点,是猪性和人性的结合体。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耐劳,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猪八戒的缺点,体现了某些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推荐度:
导读第一,《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便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除了孙悟空外,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具有行动莽撞、好吃懒做等特点,是猪性和人性的结合体。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耐劳,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猪八戒的缺点,体现了某些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便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除了孙悟空外,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具有行动莽撞、好吃懒做等特点,是猪性和人性的结合体。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耐劳,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猪八戒的缺点,体现了某些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进,因此对于财利的笼络、美色的诱惑和权势的引诱都毫不动心。作为一个和尚,他品性仁善,有时相当富于同情心。然而在性格方面,他几乎是孙悟空的对立面。他懦弱胆小,爱听谗言,是非不分,昏庸糊涂,反映了诸多的人性弱点。

妖魔也是《西游记》重要的艺术形象。妖魔有许多种类:第一类毒性和邪性之魔,如蜘蛛精、蝎子精(琵琶精)和蜈蚣精(千目怪);车迟国的虎力、鹿力、羊力等,毁佛灭法,也属此类。他们多被除掉。另一类则懂得修行的妖魔,如黑风洞的熊精,火云洞的红孩儿。他们最终都入了仙籍。再有一类是以神为魔,如黄袍老怪以及佛陀、老君、菩萨、天尊的侍童与坐骑等。最后,他们纷纷被捉拿归位。这些妖魔都是取经人的敌人,或是要食唐僧肉,或是要惑唐僧心,总之是设置障碍阻止他们前往西天取经。有些妖魔写得很有个性,如白骨精的狡猾,红孩儿的任性,牛魔王好色而喜新厌旧等等,非常生动。

第二,《西游记》中,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结合起来,寄予了作者对于笔底世界的鲜明爱憎。例如第七十五回写狮驼岭洞窟中的三个魔王,有所谓进入其中就会化成脓的所谓阴阳二气瓶的宝物。孙悟空被吞了进去,使八戒感到非常绝望,向沙悟净说道:“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买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猪八戒动不动就吵着分行李,回高老庄做女婿。作者嘲讽了猪八戒胸无大志、易于动摇、好占便宜的性格。

第三,《西游记》的结构相当完整。《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如从红孩儿的被擒到三借芭蕉扇,引出罗刹女被遗弃、牛魔赴宴等情节。还有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以及老鼋驮经落水的伏笔,都显示了作者对结构布局的匠心。

第四,《西游记》的语言韵散结合,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白话的简单明确和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运用了“不当人子”、“活达”、“了帐”、“囫囵吞”、“一骨辣”这些方言词语,行文十分活泼。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文档

西游记的写作特点

第一,《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便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除了孙悟空外,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具有行动莽撞、好吃懒做等特点,是猪性和人性的结合体。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耐劳,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猪八戒的缺点,体现了某些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