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资源的构成涵盖了物质和精神层面,包括家庭文化、成员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获取渠道、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念、家庭成员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家长对幼儿的具体指导以及教养方式等。引导家长认识到自身即为孩子的重要教育资源至关重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种渠道,教育家长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鼓励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言行成为积极的教育示范。例如,引导家长在家对长辈和邻居礼貌待人,通过具体行动影响孩子,教会孩子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通过个别交流和家访了解家长的育儿方法,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针对罗圻小朋友的问题,两位老师没有直接向家长告状,而是通过沟通表扬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还鼓励家长通过电话与教师、保育员保持联系,确保家长与孩子、教师、保育员之间信息的畅通。即使在假期,电话也成为了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的纽带。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幼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鼓励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并共同参与班级学园活动。在一次“昆虫”主题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响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家园互动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反馈,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广泛征求家长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中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家园联系本、资源共享区等活动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使家园互动更加便捷。
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家长协助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语言与表达能力。家长的参与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进行教学,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家长在帮助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可协助教师丰富孩子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使它们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丰富参与形式,探索家园互动的新途径,增强家园互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