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解析几何中,点(4,3)到直线x+2y-3=0的距离可以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d = |Ax1 + By1 + C| / √(A² + B²),其中A、B、C是直线Ax+By+C=0的系数,(x1, y1)是点的坐标。
将直线x+2y-3=0的系数A=1,B=2,C=-3代入公式,得到:d = |1*4 + 2*3 - 3| / √(1² + 2²)。
进行计算,得到:d = |4 + 6 - 3| / √(1 + 4) = |7| / √5 = 7 / √5。
为了得到一个没有根号的分母,可以将7 / √5乘以√5 / √5,得到:d = 7√5 / 5。
因此,点(4,3)到直线x+2y-3=0的距离为5分之7倍根号5。
这种距离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处理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解具体问题,通过代入具体数值并进行计算,我们能够准确地得到答案,这也体现了数学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不仅适用于二维平面,同样适用于三维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在三维空间中,直线可以表达为平面的一部分,因此,通过适当的转换,我们可以将三维空间中的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中的问题来解决。
此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机器人导航、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并且这种公式还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灵活性,能够应用于多种实际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