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少年对异性的感情尚不稳定,感性占据主导,理性成分较少,他们往往希望未来的伴侣具备多重优点。贾宝玉当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好感,对黛玉稍多一些,但尚未达到全心全意的程度。宝玉梦游时宝钗刚到不久,随着时间推移,宝钗的一些话语使宝玉对她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这解释了梦中宝玉遇到的少女为何兼具黛玉和宝钗的特点。
为何梦中少女叫“可卿”?秦可卿感到不解,因为没人知道她的乳名。这是小说家的虚构。曹雪芹用此细节反映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现象:对比自己年长且成熟优秀的异性产生爱慕之情,希望未来的伴侣兼具所爱者的优点。这种情感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
现实中,一些十几岁的女生或男生可能会爱上比自己年长、更有才华的异性老师,但很快就会改变心意,转向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异性。贾宝玉梦中遇到的少女,既反映了他对秦可卿的爱慕,也体现了他希望未来伴侣兼具黛玉和宝钗优点的“兼美”愿望。
宝玉梦中出现的“兼美”少女,反映了曹雪芹的“兼美”理想,不仅是黛玉和宝钗,还有秦可卿的成熟美。这种成熟美包括肉体和精神层面,如性格、涵养和能力。尽管她并非简单等同于生活中的秦可卿,但有重要联系,是宝玉内心深处的印记和青春偶像。
宝玉对秦可卿的爱慕不仅体现在显意识的梦中,还有脂批者忽略的潜意识层面。宝玉在得知秦可卿噩耗后吐血,并不顾母亲阻拦前往宁府痛哭,证明秦可卿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绛珠仙子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第一回中提到,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脱胎换骨,终日游离恨天外,以蜜青果和灌愁海水为食。她因未酬报灌溉之恩,决定下世为人报恩。
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之间的“前盟”关系,为《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缘分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