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款合同中的利息约定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合同中规定逾期未支付利息将按每天1%收取滞纳金,这种条款可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中的利率和滞纳金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我国法律规定的年利率上限为24%,超过此上限的约定无效。
因此,如果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滞纳金过高,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通常会将滞纳金调整至合理范围,以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若滞纳金过高,借款人可寻求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调整或取消过高的滞纳金条款。
此外,借款人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律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借款人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借款人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借款合同、支付记录等,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借款合同中的滞纳金条款应当合理合法。如果条款不合理,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并寻求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