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彀,读作gòu,最早见于《说文》,意为张满弓。《汉书·周亚夫传》中亦有记载,形容持满之弓。而在《孟子·告子上》中,羿传授射箭技巧时,特别强调要专注于张满弓的状态。
此外,“彀”也有“够”的意思,例如成语“彀不上”即表示不够或达不到标准。
在古代文献中,彀还被用于箭靶的描述。《管子·小称》中提到,羿通过感性认识弓箭,因此箭靶能够被准确命中。这也引申出“彀中”的概念,即目标或目的。
“彀”还被用来指代某种程式或规则。如《韩非子·问辩》中,将言行视为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和规则。而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提到,尽管诗歌可能未完全符合某种程式,但其笔力却极为雅致,常常超出常人意料。
总之,“彀”这一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弓箭技艺的智慧,还延伸至目标设定、规则遵循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古代文化中深厚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