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外账”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账册,不在法定会计账册中记录。在税务检查过程中,这种账册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按日或按月汇总金额,主要用于规模小、业务较少的企业,以逃避税务检查。另一种是账簿式的记录,所有凭证资料俱全,业务详细,用于具有一定规模、业务频繁的企业。
无论“账外账”的形式如何,通常都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用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假账,可以随时拿出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而核算准确的真账则存放在隐蔽处,不易被执法部门查证。知情范围较小也是“账外账”的特点之一,一般只有单位主要领导及主办财务人员知晓内幕,其他人并不知情。此外,“账外账”的使用范围较广,由于其设置并不难,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偷逃国家税款,成为偷税最常用的伎俩之一。
此外,采取“两套账”偷税的企业,在主办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求较严,一般都聘用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担任。这种做法使得“账外账”的使用更为隐蔽。不法分子还利用行业经营特点,采取大量现金交易,取得收入不开具合法凭证。在账上将经营业务收入化整为零或不完整反映,蓄意隐瞒收入,以偷逃税款。
“账外账”的存在不仅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使用“账外账”进行非法操作。
为了防止“账外账”的出现,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法定会计账册中。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此外,税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税务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账外账”的违法行为,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总之,“账外账”的存在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法定会计账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