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理论中,淋巴结肿大多被认为是由于感受了风热湿毒等外邪,或是体内脏腑积热,加之金刃外伤或皮肤破损后的感染,或是恣食油腻厚味,体内湿热火毒所致。这些因素导致气血被毒邪阻塞,最终炼液成痰,痰毒互阻,形成肿块。根据病因的不同,肿大的部位和症状也有所差异,如风毒痰火上攻可引发“颈痈”,肝胃积热凝聚则导致“腋痈”,肝胆湿热下注则产生“胯腹痈”。
西医则认为淋巴结肿大通常继发于淋巴结炎的恶化,淋巴结炎是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的。主要的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菌,尤其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体受到外伤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引发急性炎症,表现为淋巴结充血、水肿和渗出。由于淋巴液是分区汇集的,因此原发感染仅限于特定的淋巴结,淋巴结炎症恶化后,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逐渐积累,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炎症多发于颈部、腋下、颌下及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感染不仅会引起局部炎症,还可能导致淋巴结周围炎,甚至粘连成团,形成脓肿。西医治疗淋巴结肿大主要依赖抗生素,初期可能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或链霉素过敏者则可选用红霉素或甲硝唑。治疗方式通常采用保守疗法,但对于恶性淋巴结肿大,则需要手术治疗。尽管西医治疗见效快,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疾病。
中医治疗淋巴结肿大则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使用淋巴炎消贴进行治疗。淋巴炎消贴来源于中医传统名方,能够从病理病机出发进行治疗,利用千年历史的黑膏药剂型实现外敷给药,避免了内服药物的诸多弊端,安全便捷且疗效显著。许多淋巴结炎症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