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结构特点如下:
1. 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24根桁架柱已完成20根的整柱及2根下柱的吊装。
2. 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3. 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取消了可开启屋顶,扩大了屋顶开口,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幅减少了用钢量。
4. 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
5. 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共同形成了“鸟巢”的独特造型。
6. 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鸟巢”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
1. 设计者们没有对国家体育场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将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 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此规格的钢材,并且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了110毫米。
3. 为了供应“鸟巢”所需的Q460钢材,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科技攻关,最终成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钢材。
“鸟巢”的环保与可持续性考虑:
1. 设计之初就贯穿着节俭办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同时,考虑永久与临时设施的平衡。
2. “鸟巢”设10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两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
3. 赛后,“鸟巢”将成为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4.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主题,对提倡使用绿色能源、减轻大气污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鸟巢”的建设与未来展望:
1.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犹如树枝织成的鸟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现代钢结构设计。
2. 设计中将“鸟巢”的功能与周围地区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高了场馆的利用效率,可承担多种活动。
3. “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奥运会后作为参观旅游的热点地区,同时为“后奥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期待“鸟巢”的建成和使用,它不仅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一个独特的场地,也将对世界建筑发展产生开创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