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灭弧结构主要部件及灭弧过程
以下图示展示了与灭弧过程相关的结构。假设在直流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将驱动断路器分闸,此时静触头(1105)与动触头(1120)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的形成及其在灭弧罩中的引导过程如下:
电弧首先在主触头间形成,通过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电弧产生的磁场方向。由于金属栅片的磁阻远小于空气,电弧电流周围的磁通路径发生改变,导致电弧上方的磁通比下方稀疏。因此,下方的磁场方向为纸面向内,根据左手定则,电弧受到向上的电磁力,使电弧脱离主触头,落在引弧结构上(阳极为1115-1116,阴极为1192-1193)。
电弧进入灭弧罩后,连接排、电弧阳极、电弧阴极、短接棒(红圈部分)、下部连接排形成完整回路。电弧继续受到向上的电磁力,移动至灭弧角(806),并进入金属栅片中。金属栅片将电弧分割成多个短弧,每段短弧产生电压降,导致电弧两端总电压增大。当电弧电压超过电源电压,电弧能量消耗大于供应,电弧温度降低,电离能力减弱。同时,栅片间隙较小,电弧被压缩,与冷态栅片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电弧冷却。这些作用共同作用,电弧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熄灭电弧。(灭弧原理图略)
在UR40快速直流断路器中,栅片设计成V字形,减小电弧进入阻力,优化磁路,增强电弧吸力。金属栅片是灭弧罩中关键部分,栅片数量越多,电弧分割越细,电压升高越多,冷却面积越大,有利于熄弧。但栅片数量不可过多,以免增加电弧进入阻力,导致栅片烧损。
二、灭弧部件实物图
实物图有助于加深对上文提及结构的理解,可结合文本进行比对。
三、城轨直流系统灭弧特点
地铁系统由直流电机驱动,电动机为电感负载。地铁供电系统具有较大的感性,电感值很大。输电线路等效为电阻与电感的串联。电弧高温可能导致触头烧蚀或开关设备损坏,但电弧也有助于释放电路中的磁能,降低过电压。电弧需在电感能量释放完毕后才能熄灭,确保电路完全断开,避免过电压对设备造成危害。
四、易损部件及更换标准
跳闸后复送电前,应检查动触头、静触头、限弧板、引弧结构、灭弧角、金属栅板、绝缘栅板。引弧结构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静触头总成和阴极引弧结构。易损部件更换标准如下:
1. 动触头、静触头、电极、MU金属条以W2值为基准,新触头W2尺寸应为8±1mm。W2≦3±1mm时,需更换部件。
2. 限弧板:局部烧伤痕迹达到初始厚度一半时。
3. 灭弧角:局部烧伤截面达到初始截面积一半时。
4. 金属栅板:两板间接触或(1)部分烧损高度达到原始高度一半时。
5. 绝缘栅板:烧损深度达原始厚度一半或出现垂直裂缝时。
五、总结
本文阐述了灭弧结构的多个部件及其在灭弧过程中的作用。该型断路器利用机械力和电弧产生的磁场拉长电弧,通过金属栅板形成短弧增大电弧电压,促进熄弧。高温电离气体通过绝缘栅板降温去电离,防止复燃。然而,若断路器电流回路偏小,电弧力不足,可能导致电弧停留在触头上,损伤触头。后续文章将继续探讨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