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沙尘暴的原因: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强风和气流上升;人为因素则是植被破坏。沙尘暴主要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春季出现,对大气能见度、健康、交通、水体、农业生产和城镇造成危害。应对措施包括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以及实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工程和管理措施。
2. 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因素有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和风力强劲;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资源。荒漠化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防治措施包括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前斗此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管理措施。
3.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量含有氮、磷的废液排入水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城镇郊区、江河湖海。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应对措施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以及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环保工作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即呼吸清洁空气、饮用干净水、食用安全食品,并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环保工作指标,这些指标是目标的具体量化,只有完成这些指标,才能实现目标。环保工作指标可以明确为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这些需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达标要求。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是政府环保工作成效的最终考核评价指标,而污染物排放削减率、企业排放达标率、污水处理率等则是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的过程控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