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的不久,他就在1935年理论上提出了“虫洞”的概念,这是由两个连接的“黑洞”构成的时空结构中的“豁口”,可以视为一条穿越空间和时间的隧道。数学上,这种结构被称为“多连通空间”。不过,理论家们一直未能明确,虫洞是否仅允许光线通过,或者也能让飞船穿越。直到1988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桑恩和摩立斯才解决这个问题:虫洞的两端都可以进出,并非像黑洞那样是单向的;此外,穿越虫洞的旅行者只会受到一般的拉力,而非像在黑洞中的极端条件。
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个研究项目正在探索虫洞的可行性。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反物质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并且提出利用反物质来稳定虫洞,甚至扩张到可使用的大小。虫洞的稳定可能需要利用开斯米效应(Casimir effect)等量子方法。
理论认为,如果能够克服技术难题,时间旅行可能会成为可能。物理学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多重宇宙”理论,即存在许多平行的世界。然而,这引发了许多悖论,比如著名的“外祖母悖论”。为了解决这些悖论,物理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理论,例如“镜子理论”,它提出时间旅行者虽然能够回到过去,但只能在一些与历史相似的平行宇宙中行动,而不能直接影响历史事件。
此外,有关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踪事件和UFO、USO的频繁出现,有观点将其与时间通道的入口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现象可能是时间旅行存在的证据。然而,这些说法尚未得到科学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