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罗庚曾说:“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的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律意识的养成及素养与修养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自律,顾名思义——自我约束,遵循法纪。它不再需要外界的管理监督,而是源于本心的对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是个体管理的极致,一种完全自觉的思想境界。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有序参与,无论个人品德素养,还是社会道德风气,都离不开每个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素养与修养是人们经过主动学习、自觉锻炼、长期积淀所自然流露出的温文尔雅、稳重干练的品质和能力。狭义的看,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广义来看则是对人之美德的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评价。二者关系紧密,通过不断地自我要求,自我提升,打实立人做事的基础,进而在素养与修养方面才能有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只有拥有良好的素养与修养才会自我管理枯桥,能够慎独,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进而有一番奋斗的激情。
一、培养良好素养与修养的意义
良好的素养与修养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和价值,言谈举止能反映一个人的家教环境及所受的文化熏陶。一个具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往往是低调内敛而渊远长久的。放归于社会之中,个人的素养与修养有助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面对合作竞争,也会谦让却不失原则的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当代经济的人脉至上的怪圈,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个人素养与人格魅力的潜在能量。大学生,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高知分子的代名词,代表着当代的精神风貌、素质品质。我们培养优秀大学生,目的就是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鲜活的思想与力量。与此同时,大学是一个人智商情商得以充分施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好这个年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学习研究,厚实自己,才能发挥这个时间段的巨大威力。
二、当代大学生素养与修养的现状
(一)整体素质提升但教育短板问题严重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孩子能接受更为完善的教育。然而,含拦大势所趋,家长、学校紧逼孩子,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接受的综合素质教育明显欠缺。就每届新生入校进班的自我介绍情况来说,大多学生都很紧张。排除性格本身腼腆的,那些平日里较为活跃的孩子在初次见面时,非常普通的自我介绍也都结结巴巴的只说了两三句就语塞下台。这个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高中毕业生在表达能力与自信方面是明显不足的,也反映了义务阶段的教育并没有输送具有基本社交,表达能力的大学生,只能称之为高中毕业生。这会让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断代期”,学校和社会要求其自主自立,严于律己,而学生又暂时不具备此种能力,两者之间跨度太大,一时间无法有效解决。
(二)“大一衔接期”缺少有效引导
一般来说,大一新生都会有段开学迷茫期。主要原因是一时间社团、学生会活动过于集中,学生由向往大学活动变得疲累而视为一种负担,每天除了上课没老猛,其他空闲时间基本上全部投入各种例会与活动策划,没有时间来回顾一天的收获与感悟,不少同学反映很想抽出时间来度一个完整的周末……。这样的状态不但放松了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感而且也有可能会打乱学生大学生活的节奏,让他们找不到正确方向,模糊了他们的目标,留于盲目。另一方面,也缺少学科专业导师加以引导、答疑解惑,学生更加难以快速度过这个时期。
(三)身心素养及人文科学素养呈下滑趋势
因父母的包办使大学生主动性差,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身体瘦弱,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新生入学军训,军姿定型不到五分钟就有晕倒现象。另外,校园里也存在自杀、投毒等各种心理问题事件。与此同时,如今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念也有了一定改变。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如:“骄姣”表现明显,只讲索取,不懂奉献;有的学生霸道十足,举止不雅、语言粗俗;遇到老师视而不见;还有破坏公共秩序、设施,教室课桌上总是信笔涂鸦,图书馆总是有肆意喧哗声,饭后不收拾餐盘……。更甚有为了面子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取得虚假好成绩。应该承认,大学生并不缺乏道德规范的基本知识,而是缺乏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另据媒体反映,现在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但分不清中国的朝代,分不清阴阳历。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化艺术,比如话剧、歌剧等并不欣赏,认为很不现实,但却又盲目的崇洋媚外,无视甚至贬低本国的文化……,诸如此类,另人堪忧。
三、探求大学生素养与修养现状的原因
(一)社会不正之风影响
自从出现“2006年彭宇案”,助人为乐也要三思而后行;医患关系僵化,矛盾的产生大部分涉及经济利益,空谈责任爱心只是纸上谈兵,触及金钱这个敏感的话题,难分孰对孰错;“感动中国”活动每年声势浩大的举办,惹来无数敬佩、感动的泪水后也要反思,为何先前“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要被打破?为何费心竭力的宣传这些高尚操守的人物事迹?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上道德素养的偏差与缺失,希望能重拾道德风尚。
(二)应试教育的功利化
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