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选择优质小鹅:在挑选鹅种时,应选择那些生长快、体型大、耐粗饲料的品种,比如白鹅和灰鹅,以确保鹅只能够健康成长。对于体质虚弱、受伤或存在缺陷(如头形不正、眼盲、瘸腿、脐部过大、眼疾、声音尖锐等)的雏鹅,应予以淘汰,以保证养殖效益。
2. 鹅场选址:鉴于鹅以草食为主,鹅场的选址应当选在水源充足且未受污染的区域。除了饮用,鹅还需要水来进行羽毛梳理、加水、活动和交配。因此,饲料资源的充足性直接影响到养鹅的成本和成功率。成年肉鹅每天大约需要1.5-2.5公斤的青草,所以鹅场最好建立在有大面积草坪的地方。
3. 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肉鹅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应选择那些生长快、耐粗饲料、体型大、饲养周期短、增重效率高的品种,要求饲养75至90天后,体重能达到3.5公斤以上。国内常见的肉鹅品种包括狮头鹅、皖西白鹅、莱茵鹅等。也可以尝试使用上述品种的公鹅与地方品种的母鹅杂交后代进行育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分群箱育法:对于小规模养鹅,可以将8-10只幼鹅分为一群,放入铺有稻草或纸屑的纸箱或竹篮内,利用灯泡保持温度,并在上面盖上麻布袋进行保温。4-5天后,如果室外气温在18℃左右且无风,可以适当让幼鹅到户外活动。箱内垫料要注意防潮,每天更换干燥的垫料,保持箱内干燥。
5. 育雏期管理:在育雏期,首先需要清理并消毒育雏舍,并铺上垫草进行第一次消毒,进雏鹅前一天再用百毒杀消毒液喷洒消毒。刚出壳的鹅对温度的适应是关键,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细心调节温度,前3天保持在28-32℃之间,之后每周下降2-3℃,保持在25-28℃。在温暖季节,也可以在地面舍饲加垫料自温育雏,每天定时饲喂5-6次,3周后可以自由采食堆饲,自由饮水。
6. 育肥期管理:在育肥期,应限制肉鹅的自由活动和鸣叫,以减少营养消耗。圈养育肥的围栏高度应超过100厘米,饲料和饮水槽放在围栏外面,鹅可以伸出头来采食和饮水,饲喂方法是每天喂3-4次,晚上9-10点加喂一次。饲料的配比要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玉米,米糠、豆饼等种类,适当添加一些块茎饲料,促进快速消化吸收。同时,要添加青草如苜蓿、苦碱菜、小叶串香草或小麦草等,促进大肠和盲肠中有益菌的快速增长,帮助分解粗纤维,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从而快速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