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要制备二氧化氮,为什么采用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6 15:17:03
文档

要制备二氧化氮,为什么采用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

硝酸铅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Pb(NO3)2 = 2PbO + 4NO2 + O2↑。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铅分解生成氧化铅、二氧化氮和氧气。而硝酸钠的分解方程式为:2NaNO3 = 2NaNO2 + O2↑。这个反应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和氧气,没有直接生成二氧化氮。金属活动性不同,导致硝酸铅和硝酸钠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成分有所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在制备二氧化氮时选择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的原因。总的来说,硝酸铅的分解过程更符合制备二氧化氮的需求。硝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化学反应,而硝酸钠分解产生的亚硝酸钠则需要进一步转化。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需要考虑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和后续反应的需求。
推荐度:
导读硝酸铅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Pb(NO3)2 = 2PbO + 4NO2 + O2↑。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铅分解生成氧化铅、二氧化氮和氧气。而硝酸钠的分解方程式为:2NaNO3 = 2NaNO2 + O2↑。这个反应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和氧气,没有直接生成二氧化氮。金属活动性不同,导致硝酸铅和硝酸钠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成分有所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在制备二氧化氮时选择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的原因。总的来说,硝酸铅的分解过程更符合制备二氧化氮的需求。硝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化学反应,而硝酸钠分解产生的亚硝酸钠则需要进一步转化。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需要考虑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和后续反应的需求。


在制备二氧化氮时,硝酸铅被选作反应物,而非硝酸钠。这是因为硝酸钠分解后会生成亚硝酸钠和氧气,而不会直接产生二氧化氮。具体而言,硝酸钠的分解过程会产生亚硝酸钠和氧气,这一过程无法直接生成二氧化氮。而硝酸铅在分解时,会生成氧化铅、氧气和二氧化氮。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硝酸盐分解的方程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不同金属的硝酸盐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成分会有所不同。

硝酸铅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Pb(NO3)2 = 2PbO + 4NO2 + O2↑。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铅分解生成氧化铅、二氧化氮和氧气。而硝酸钠的分解方程式为:2NaNO3 = 2NaNO2 + O2↑。这个反应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和氧气,没有直接生成二氧化氮。金属活动性不同,导致硝酸铅和硝酸钠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成分有所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在制备二氧化氮时选择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的原因。

总的来说,硝酸铅的分解过程更符合制备二氧化氮的需求。硝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化学反应,而硝酸钠分解产生的亚硝酸钠则需要进一步转化。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需要考虑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和后续反应的需求。

此外,硝酸铅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氮具有较高的浓度,更容易被收集和利用。而硝酸钠分解时产生的亚硝酸钠则需要通过进一步氧化才能得到二氧化氮,这不仅增加了反应步骤,还可能降低最终产物的纯度。因此,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使用硝酸铅作为反应物更为合理。

总之,硝酸铅在制备二氧化氮时表现出更优的性能,这是由于其分解产物直接包含了所需的二氧化氮,而硝酸钠则需要经过额外的转化步骤。这种选择不仅简化了实验操作,还提高了产物的纯度。详情

文档

要制备二氧化氮,为什么采用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

硝酸铅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Pb(NO3)2 = 2PbO + 4NO2 + O2↑。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铅分解生成氧化铅、二氧化氮和氧气。而硝酸钠的分解方程式为:2NaNO3 = 2NaNO2 + O2↑。这个反应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和氧气,没有直接生成二氧化氮。金属活动性不同,导致硝酸铅和硝酸钠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成分有所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在制备二氧化氮时选择硝酸铅而不用硝酸钠的原因。总的来说,硝酸铅的分解过程更符合制备二氧化氮的需求。硝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化学反应,而硝酸钠分解产生的亚硝酸钠则需要进一步转化。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需要考虑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和后续反应的需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