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矿物资源,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区,陶瓷企业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陶瓷粘土资源丰富,其中湖南高岭土储量占全国的29%,江苏、广东、江西、辽宁、福建等地也有大量储量,福建龙岩发现的高岭土矿储量达到5400万吨。瓷石主要分布在江西和湖南,湖南醴陵马泥沟储量高达1亿吨。陶土储量最多的是新疆,塔士库陶土矿储量为1.7亿吨,吉林、江苏、江西等省也集中了全国75%的陶土储量。
高岭土除了用于陶瓷产品生产外,还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及建筑材料涂料的填料等多种用途。石英作为非可塑性陶瓷原料,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常以水晶、脉石英、石英岩等形式存在。石英在陶瓷坯体中起到降低可塑性、减小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等作用。在高温烧成中,石英的膨胀可以抵消坯体收缩,高温时成为坯体骨架,与氧化铝共同生成莫来石,防止坯体软化变形。石英还能提高瓷器的白度和半透明度。
熔剂原料用于降低陶瓷坯釉烧成温度,促进产品烧结。常用的熔剂原料包括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滑石、萤石、含锂矿物等。我国长石资源遍布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长石在坯体和釉料中分别占25%和50%的含量。长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烧成温度,促进熔融其他矿物原料,提高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
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品种繁多,包括碳酸钙、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菱镁矿等。我国各地均有出产,其中石灰岩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及西南地区。方解石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湖南等地。菱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储量占全国80%以上。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在陶瓷坯釉料中主要发挥熔剂作用,提高釉的硬度和耐磨度,增加釉的抗腐蚀性。
镁硅酸盐类原料主要为滑石、蛇纹石及镁橄榄石。滑石在陶瓷工业中的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高档日用陶瓷、电瓷及特种陶瓷制品。滑石加入陶瓷坯料中可以降低烧成温度,提高产品的半透明度和热稳定性。在釉料中加入滑石可以防止釉面开裂,增加釉料的乳浊性。
此外,广东的萤石、霞石、锆石英,新疆的含锂矿物,东北地区的透辉石,遍布全国的硅灰石及磷酸盐类原料等储量丰富,许多原料可供使用千年或上万年。这些资源优势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陶瓷原料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