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惠特尼 U 检定,又称“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是H.B.Mann和D.R.Whitney于1947年提出的一种统计方法。这种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当样本数量较小,且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时。曼-惠特尼 U 检定的假设前提是,两个样本分别来源于除了总体均值之外的其他所有参数都相同的两个总体。这意味着,在假设的条件下,两个总体的分布形式、方差、偏度等统计特征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总体均值。
具体来说,曼-惠特尼 U 检定主要用于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中位数或位置参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该检验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样本的秩和(即样本值从小到大排列后的顺序值之和)来实现。如果两个样本的秩和差异显著,那么可以推断这两个样本可能来源于具有不同位置参数的总体,从而得出两个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
曼-惠特尼 U 检定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小样本量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市场研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医学研究中,可以利用曼-惠特尼 U 检定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某个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
总之,曼-惠特尼 U 检定作为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和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