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晶体由周期性排列的原子(或离子)构成,这些原子在固体中形成了晶体结构。为了描述这些结构的几何特性,我们将原子视为点,并将它们组成的空间点阵称为晶格。晶格中的每个点代表一个原子的位置。晶格内部的原子排列关系称为Bravais晶格,其中各点在几何上是等价的。
2. 在Bravais晶格中,每个点可以作为原点,通过连接到最近邻的三个不共面格点的位矢来定义基矢。所有其他格点的位矢都可以表示为这些基矢的线性组合。尽管Bravais晶格可能相同,晶体结构却可能不同,因为还需要考虑晶格中每个点的基本单元(基元)。简而言之,Bravais晶格决定晶体的几何结构,而基元决定其组成成分。
3. 原胞是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通常由最近邻的三个不共面方向的格点的位矢确定。另一种原胞的定义方法是以任意格点为中心,通过连接到最近邻、次近邻等格点的垂直平分面,围成的最小封闭多面体。这种原胞称为Wigner-Seitz原胞,它能更好地反映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对于同一晶格,所有原胞的体积相等。
4. 晶胞是体积更大的结构单元,用于同时体现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晶胞的边长称为晶格常量a。
5. 晶面是覆盖晶格中所有格点的平行等距平面,而晶面指数是由晶胞基矢确定的,用于表示晶面的取向。晶面族的选择可以有无限多种。
6. 密勒指数(Miller indices)是晶体结构迟枝分析中使用的指数,表示晶面的取向。它们通常用于表示离原点最近的晶面族。
7. 晶列是指用一族直线覆盖晶格中所有基元的线条,晶向是晶列定义的方向。晶向指数用于表示晶向的取向,它是由晶列上两个格点的位置矢量确定的互质整数对。
8. 在指数表示码中,负数表示在数字前加一短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