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高一剩行业,即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与产能过剩行业并称,是指总供给量超过总需求量,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行业。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可以划分为高峰、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产能过剩往往出现在经济高峰回落时,是经济下行周期中的常见现象。
“两高一剩”企业的超常发展,对县域经济金融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类企业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资源,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还导致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受阻,严重影响了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治理这类企业的不当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治理措施包括:首先,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范“两高一剩”企业的行为。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进行取缔,同时对现有企业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积极引导民间投资,促进环保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资金投向引导,鼓励资金流向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环保项目以及旅游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严格信贷管理,防范贷款风险也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需将企业的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条件,对于因环境问题导致的不良贷款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利用企业效益好的时机压缩或收回贷款,或采取措施完善担保抵押手续,以减少贷款风险。职能部门还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它们审慎放贷,严格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
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银行落实环保政策法规的监督,确保信贷资金不流入国家政策限制的产业和领域,不进入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耗能领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遏制“两高一剩”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