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主要分为两种:稻、黍、稷、麦、菽和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包含稻而无麻,后者包含麻而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种植稻米有限,因此“五谷”最初未包含稻米。
五畜包括牛、犬、羊、猪、鸡,不同五畜的肉分别属于五行中的土、木、水、火、金。以五味为媒介,可以分析五畜肉的五行属性,牛肉属土,犬肉属木,猪肉属水,羊肉属火,鸡肉属金。这些属性为中医临床运用五畜肉类等补精益气提供了理论基础。五畜之肉的四性包括温、寒、热、微寒,分别对应于阴阳五行属性。
五果指的是枣、李、杏、栗、桃,它们分别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这些五味可以助五脏。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富含糊精、单糖、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对人体健康有益。研究表明,多食柑橘等水果的地区,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五菜包括葵、韭、藿、薤、葱,它们分别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五菜是从性味角度列举的蔬菜代表,泛指各种蔬菜。现代营养学根据食用部分将蔬菜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瓜菜类、茄果类、菌藻类及杂菜类。
五谷,五畜,五果,五菜,都是中国古代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谷主要指麻、黍、稷、麦、菽等农作物,这些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五畜则指牛、犬、羊、猪、鸡等家畜,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资源。五果包括枣、李、杏、栗、桃等鲜果,这些水果富含营养,对身体健康有益。五菜则指葵、韭、藿、薤、葱等蔬菜,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古代医学认为,五谷、五畜、五果、五菜各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五谷为养,五畜为补,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些食物的不同性味,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五行,促进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