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假的享受前提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领取结婚证后,如果劳动合同尚未解除,劳动者依然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婚假。然而,如果劳动者已经辞职并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则不再享有婚假权利。劳动者在提出辞职但未完成解除手续期间,仍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提供婚假待遇。
至于婚假的具体天数,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的劳动者可享受3天婚假,而晚婚的劳动者则可以额外获得15天的晚婚假。这些假期是法定待遇,由用人单位负责提供。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劳动者在辞职日期前申请婚假,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休假。这是因为劳动者在离职前仍属于用人单位的员工,依法享有相应的休假权利。而如果休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或离职日到期,剩余的婚假则不属于该单位应提供的假期。
用人单位在制定和修改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应当通过合法程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会议,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同时,用人单位还需将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进行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因此,尽管劳动者即将辞职,只要劳动合同未解除,他依然有权申请婚假。然而,一旦解除劳动合同,婚假权利将不再适用于新的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