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于《韩非子》。一位楚国商人带着珠宝到齐国售卖,他精心制作了精美的木盒,盒子装饰着珍贵的宝石和绿玉,并且还用香料熏制过,显得非常贵重。一位郑国人被这些盒子的精美所吸引,买下了盒子,却把里面的珠宝退给了商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价值的人。它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应看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被表面所迷惑。
“买椟还珠”一词也常被用来比喻舍本逐末,或是在做决定时,因为过分关注事物的外观,而忽略了其实际价值。这与“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成语含义相近。
邹韬奋在其著作《萍踪寄语》中提到:“以我的浅陋眼光,恐怕‘买椟还珠’,没有什么好报告。”这里他用“买椟还珠”来形容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可能过于表面,缺乏深度。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学会辨别事物的本质,避免只被事物的表面所吸引,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
“买椟还珠”的故事还启示我们:在选择和判断时,要分清主次,注重事物的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观。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其华丽的外表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