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焦是什么器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2 06:56:59
文档

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辨证方法是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它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分析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疗原则并预测预后转归。此方法侧重于湿热病证的辨证。具体来说,上焦病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等症状。治疗时应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推荐度:
导读三焦辨证方法是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它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分析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疗原则并预测预后转归。此方法侧重于湿热病证的辨证。具体来说,上焦病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等症状。治疗时应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三焦,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是六腑之一。关于“焦”字的具体含义,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焦”应理解为“膲”,即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人则认为“焦”字从火,代表无形之气,能够促进水谷的变化;还有观点将“焦”字解读为“樵”,意为人体的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三焦辨证方法是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它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分析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疗原则并预测预后转归。此方法侧重于湿热病证的辨证。

具体来说,上焦病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等症状。治疗时应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中焦病证则根据病邪顺传还是逆传的不同趋向,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若温邪顺传至中焦,可能出现阳明经的燥热证候,表现为面红目赤、发热、呼吸俱粗、便秘腹痛、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黑、脉沉实等症状;若温邪从湿化,则见太阴的湿热证候,如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等症状。针对中焦病证,阳明燥热宜通腑泄热,可选用三承气汤;太阴湿热则需清热化湿,常用三仁汤。

下焦病证多表现为肝肾阴伤之证,临床症状包括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治疗时宜滋阴潜阳,常用的方剂有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文档

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辨证方法是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它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分析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疗原则并预测预后转归。此方法侧重于湿热病证的辨证。具体来说,上焦病证通常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等症状。治疗时应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