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蠕虫病毒与普通病毒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蠕虫病毒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备病毒的基本特征,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例如,它不依赖于文件寄生,而是在内存中运行,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甚至与黑客技术相结合,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攻击手段。
蠕虫病毒的破坏力远超普通病毒,网络的发展使得蠕虫病毒能够在短时间内蔓延整个网络,导致网络瘫痪。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蠕虫病毒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企业用户和局域网的,这类病毒利用系统漏洞,主动进行攻击,能够对整个互联网造成瘫痪性的后果。例如“红色代码”、“尼姆达”以及最新的“SQL蠕虫王”等。另一类是针对个人用户的,这类病毒通过网络(主要是电子邮件、恶意网页形式)迅速传播,如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等。
第一类蠕虫病毒具有很强的主动攻击性,爆发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而言,查杀这种病毒并不困难。而第二类蠕虫病毒的传播方式更为复杂多样,少数利用了微软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骗和诱使,造成的损失巨大且难以根除。例如求职信病毒,早在2001年就被各大杀毒厂商发现,但直到2002年底依然排在病毒危害排行榜的首位。
蠕虫病毒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通过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传播,其传染能力不仅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也针对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病毒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其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将使得人们手足无措。
普通病毒与蠕虫病毒在存在形式、传染机制和传染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普通病毒寄生于宿主程序中,依赖宿主程序运行进行传播,其传染目标主要是本地文件;而蠕虫病毒则是一个程序,它不需要依赖宿主程序即可主动攻击网络计算机,其传染目标是网络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