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个境界,是古人描述的修行层次,但是否为庄子本人亲证,则难以得知。心斋与坐忘仍是世间境界,未能解脱生死束缚,甚至可能尚未超出欲界层次。而撄宁是否达到无余涅盘,尚待验证。
坐忘,源于颜回的描述,原文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表明坐忘已超越欲界定,进入未到地定。但这种境界,如佛在《楞严经》中所批评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与解脱无直接关联,也未超出欲界。
心斋,其原文为“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主要是教导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细微观察,只是动中定力的功夫。若未离欲,只能算欲界中的圣人层次。
至于撄宁,描述了女偊听闻学道与证道的过程。文中提到“入不生不死”,有两种解释:一是真正断除我执,进入无余涅盘;二是空掉我所的攀缘,使心悠闲,不执世间一切,进入一种意识空灵忘我之境。但这种境界只是意识境界,非真解脱。
从女偊的描述来看,后者可能性更大,因为文中未提及断除自我执著,未否定自我虚假,特别是意识觉知心的虚妄。因此,这三种境界都属意识境界。坐忘已超越欲界定,而撄宁仅是轻安之境,心斋则是世间圣人的操守。因此,按意识境界排序,坐忘 > 撄宁 略大于 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