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必烈时期,蒙古统治集团逐渐认识到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土地和人民,而非无休止的破坏。因此,他们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新征服的地区,让百姓安居乐业,专心务农。这种政策在中原汉地得到了实施,元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长期战乱造成的破坏,社会经济逐渐从战时的衰败中恢复,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发展。
此外,忽必烈还试图改变蒙古族在中原地区被称作"夷"的现状。他认识到,要想在中国立稳脚跟,必须获得汉族人的认同,因此他努力改变自身的形象,以更接近汉人的统治方式。
元朝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兼容并蓄,二是务实精神。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这使得忽必烈在汉人心中建立了统治地位。务实精神则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发展。因此,与宋代相比,元朝的文化精神更加务实。忽必烈强调“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主张实行实实在在的政策,而非空谈。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忽必烈开始仿效汉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提升蒙古统治集团的治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统治汉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汉族士大夫的要求,有助于加强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