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化学实验探究题逐渐增多,题目形式更加开放、灵活和多样化。下面我们对这类考题进行归类解析。
一、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1: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娜、小佳、小华和小丽同学决定探究固体与液体反应。小娜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进行混合,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小佳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CO2或H2等。小华用右上图的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a端进入。小丽对固体和液体反应的其他情况进行了猜想:可能是金属与盐溶液置换、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碱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水反应等。
例2:探究“旺旺雪饼”袋内生石灰(CaO)的性质,生石灰可作为干燥剂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例3:探究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物的成分,小李和小王同学猜想产物可能是碳或氧化铜,或两者混合。他们通过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验证。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例4: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小林设计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发现B试管中的铜片最先生锈。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
例5:探究苹果切开后变色的原因,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实验中将苹果分别放入盛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结论是苹果变色是由于与氧气作用,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三、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6: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设计实验观察到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二氧化碳不能,从而得出结论。
例7: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设计实验用石蕊试液、pH试纸等验证其酸性。结论是维生素C具有酸性,能与金属镁、氢氧化钠等反应。
例8:探究市售小苏打样品的性质,通过滴加盐酸、澄清石灰水等实验,发现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碱反应生成沉淀,受热分解。
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