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语中包含众多中文字符,这一现象源于日语书写系统对汉字的深刻影响。在古代,日本尚未发展出独立的文字体系,因此从中国引入了汉字。
2.起初,日本人民采用汉字来进行表音,即根据日语的发音选择相应的汉字。这些汉字被称为“假名”,它们仅借用汉字的发音和外形,而不涉及其意义。
3.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人民开始感到使用假名和汉字的不便,因此简化了假名,并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体系。
4.自20世纪起,日本汉字和简化汉字之间开始出现差异。日本的汉字音读通常包含两个音节,这一特点源自古代从中国吴国和长安引进的音。
5.在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文字改革,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这一改革与中国在1950年代实行的汉字简化运动有所呼应,但两国的简化方式并不总是完全一致。
6.在书写日语时,应当使用日语汉字,而非中文的简化字。日本规定了“当用汉字”,共1850个,并在“常用汉字表”中列出了1945个常用汉字,这些字汇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日本的标准文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