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326。求倍数用除法:326÷3.26=100,所以答案是100倍。
把小数点分别向右(或向左)移动n位,则小数的值将会扩大(或缩小)基底的n次方倍。(例如对十进制来说就是1.23 → 123)。
十进制,英文名称为Decimal System,来源于希腊文Decem,意为十。十进制计数是由印度教教徒在1500年前发明的,有阿拉伯人传承至11世纪。
十进制基于位进制和十进位两条原则,即所有的数字都用10个基本符号表示,满十进一,同时同一个符号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符号的位置非常重要。基本符号是0到9十个数字。
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倍,就将这些数字左移一位,用0补上空位,即10,20,30,...,90;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0倍,就继续左移数字的位置,即100,200,300,...。
要表示一个数的1/10,就右移这个数的位置,需要时就0补上空位:1/10位0.1,1/100为0.01,1/1000为0.001。
扩展资料:
一、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相对二进制计数法而言的,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逢十进一”), 它的定义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
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
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
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禅滑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
"如果贺仿腊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