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主要基于关键技术的进步和元件的演变。
1. 第一代计算机:时间范围是1946年至1957年,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它们的运算速度相对较慢,耗电量较大,存储容量有限。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主要被应用于科学、军事和财务等少数尖端领域。
2. 第二代计算机:时间跨度从1958年到19年,这一代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来替代电子管。晶体管相较于电子管,具有更小尺寸、更轻重量、更长寿命、更高效率、更少发热和更低功耗等优点。晶体管的应用使得电子线路的结构得到了显著改进,也为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提供了可能。
3. 第三代计算机:时间定在1965年至1971年,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元件被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如微处理器。这进一步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功耗,并提高了处理速度。此外,操作系统的使用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使得计算机能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和协调下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4. 计算机:始于1972年至今,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性能得到提升,而且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得计算机得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走进了办公室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