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按照构成电子器件的演变来进行划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年至1956年,这个时期主要是电子管计算机的天下。
第二阶段:1956年至19年,晶体管计算机开始取代电子管计算机,成为主流。
第三阶段:19年至1970年,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从1970年开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导,计算机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产业。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在中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1996年至2009年,中国计算机用户数量从630万激增至6710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也从5940万台猛升至2.9亿台。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3.16亿,无线互联网用户有6.7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1.17亿,位居全球首位。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庞大的设备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小巧、资源网络化的现代计算机。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性能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但计算机的发展不应仅限于性能的提升,还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环保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