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通常根据使用的物理元件类型来划分。
1.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器件,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它们通常体积庞大,功耗高,运行效率较低。
2.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年):
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显著提升,通常每秒可处理数十万次计算,最高可达三百万次。这一代计算机开始采用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并且引入了高级语言编程和操作系统。
3.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价格进一步降低。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等领域。
4.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标志着微处理器计算机时代的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扩展到家庭和个人使用。